「我媽媽在浴室滑了一下,送醫院診斷是骨折,最近不太能走動,多吃什麼可以幫助恢復?!」
「阿姨逛街地上溼溼的滑了一下,骨折送醫,手術後傷口一直無法復原,恢復期拉得很長,補鈣有用嗎?!」
經常我會收到來自消費者這樣的疑問~
這些營養食補的解方,一定會先聯想補鈣補骨,其實補骨固然重要,後續的增肌保健,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俚語中有句「骨肉相連」的詞,就是因為身體結構中,”骨”頭外包覆著肌”肉”,兩者緊密結合才形成行動力與支撐力,而有足夠的肌力,當跌倒受力時,才能經由肌肉分散受力避免骨折,預防災害的再度發生。
「骨質疏鬆」較難理解它的症狀,骨頭怎麼會鬆? 一句話而言就是骨頭間的孔洞變大,所以骨頭慢慢中空,耐重性變差,一點力氣就可以把骨頭折斷。為什麼孔洞會變大? 因為骨骼是人體最大的存鈣器官,骨中的鈣,每天不斷被身體分解出利用,當吸收到充足鈣的時候再堆回儲存,就跟存款一樣有收有支,所以才有存骨本一說。
人體中約有99%的鈣存於骨骼及牙齒,剩下的1%鈣質在血液中循環,血鈣與生命至關重要,它參與肌肉神經、凝血等生化機轉,當低血鈣時易抽筋,嚴重缺乏甚至會心律不整、低血壓、痙攣休克。避免這樣危險狀況,身體會優先將骨鈣取出使用,當經常取出又不存回,骨骼孔洞越來越大,導致骨質疏鬆,也就越來越不耐重,一旦遭遇同樣力道的撞擊,骨質密度高的人就不會受傷。
骨質疏鬆的嚴重性容易被人忽略,其好發於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,由於沒有特別的疼痛症狀,不少人直到骨折才意識到它的存在。骨折治療可能不那麼困難,但病患為此臥床,已經不佳的體能和肌力更是一落千丈。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資料顯示,髖骨骨折1年後,5人就有1人死亡,高達2/3的人無法獨自行走,需要使用柺杖、輪椅等輔具。
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亞洲最高,嚴重程度可見一斑,自35歲起每年骨質流失約1%;50歲之後因雌激素減少,流失速度更快,每年流失約3%,尤其是停經後女性,骨質疏鬆狀況激增,由於雌激素可抑制分解骨鈣的蝕骨細胞活性,有正向的保護作用。但不要以為這是女性的專利,中高齡骨折調查報告表示,雖然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; 但男性骨折後,死亡率反為女性的2倍,因此不論男女都不可忽視。
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外食,飲食難以均衡,大多忽略鈣的攝取。國人膳食營養素攝取建議,每日應攝取1,000毫克鈣質,但實際攝取量只有587毫克,只有建議量的一半!加上東方人易乳糖不耐,攝取奶的頻率較低,難怪國人的骨骼健康狀況越來越差,如不幸骨折,除了無法自由活動,可能還需要家人照護,影響退休愜意生活。
「肌少症」是指伴隨老化而引起的肌肉減少,或合併肌肉功能衰退,不只銀髮族面臨此問題,中年族群的肌力狀況普遍不佳,因此近年逐漸被重視。中年人肌肉比例偏低,大多為體脂過高引起,很多人身形瘦瘦的,體重(BMI)也正常,體脂高相對代表肌肉量低,男性標準體脂肪率約為15~25%,女生約為20~30%,超過此標準,可能要思考自己是否肌肉不足了。
肌肉量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多為容易感到疲倦,而當肌肉隨年齡越來越流失,到老年時面臨肌少症,會直接造成活動力下降,影響生活。年過30肌肉每年會流失約1%,到了50歲,肌肉已經比年輕時減少20%了,導致體力、體能開始退步。肌肉量可視為新陳代謝的指標,進入中年,如果沒有維持肌肉量,肌力慢慢流失,會感嘆代謝率不如從前,如沒有搭配運動飲食調整,有天可能也發現自己同為中年發福的一員。
活動一下就發生肌肉痠痛或扭傷問題,可能源於肌肉量不足。若肌肉無法產生適當力量,動作時不僅很快疲勞,也容易因姿勢不正導致受傷,產生痠痛,足夠的肌肉量能讓身體更持久也更輕鬆地執行勞動及運動。
相同年齡、性別、體重若肌肉量越高,消耗的能量比較高;反之如肌肉流失,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,如未注意飲食與運動,可能引發體脂、血脂問題,更甚者引發動脈粥狀硬化風險增加,導致心血管疾病。
蛋白質在體內消化後,會分解成各種胺基酸,這些胺基酸除了合成肌肉,也會供給全身組織利用,如: 修復傷口、形成代謝的酵素…等,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,即為合成免疫蛋白,肌肉是一個蛋白質儲存池。極端飲食控制的人,免疫力容易變差,因為攝取量不足,導致肌肉出頭來分解自己的胺基酸供給全身所用,尤其中年人開始感到免疫力、復原力變差,應該檢視自己的蛋白質飲食狀況以及是否有肌少症。
可由下列五點自我檢視肌少症:
所有的保健法都必須基於正常的作息、均衡的飲食及適度的運動,此外還有3關鍵要點,可以協助我們的骨肌保健更有效率。
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,吸收後可再生成肌肉,攝取足夠的蛋白質,絕對是增肌的基礎條件。一般人蛋白質攝取其實是足夠的,但是肉的選擇或烹煮方式會不會同時帶來油脂? 吃素或蔬食的族群,蛋白質攝取量是否不足? 以下2個挑選原則可參考:
BCAAs(Branched-Chain Amino Acids)即為支鏈胺基酸,分別為纈胺酸(Valine)、白胺酸(Leucine)及異白胺酸(Isoleucine),含括於9種必需胺基酸之內,人體中大部分需要的胺基酸都可以自行合成,唯有必需胺基酸必需透過飲食才能得到,因而命名。與其它胺基酸不同的是,BCAAs不需要透過肝臟,可快速於肌肉中被代謝,因此才被定義為肌肉所需的胺基酸,但如談到增肌,需要攝取所有總類的必需胺基酸才最有效率。
降低體脂的不二法門就是運動了,此時如能搭配低GI飲食法,如: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,避免加工食品; 或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,如: 主食(飯量)減半,不喝含糖飲料,減脂更有效率。
日常生活中多增加活動量是好事,但做不到位,可能對增肌幫助不大,有人覺得作家事或去散步就算運動了,其實需對肌肉有施壓或阻力,才能達到增肌的目的。例如散步時以快走取代,或家事的間隙中加入一些深蹲,給予肌肉一些壓力,更能刺激肌肉生成。
中年族群過了補鈣黃金期,很多人東補西補,效果還是不彰,如果是嚴重骨質疏鬆症者,建議趁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加上藥物,才可迅速提升骨密度。但如果骨密度補不到標準也別灰心,只要持續維持骨肌保健,還是能預防跌倒後產生重大傷害,延長生活品質的「保固期」,千萬別等到骨折受傷了,才後悔沒有照顧一路支撐我們的骨肌們。
Woman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 – www.freepik.com
最後更新時間: 2022 年 2 月 23 日 下午 2:08